第四十一期

第四十一期 傅淑青 文学不一定能使我们活得更好,但能使我们得到更多

2018-10-08 14:10 来源:站长资源平台

1993年出生于浙江浦江。现为安徽省青年作家联合会副主席兼副秘书长、金华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、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、浦江县作家协会理事、《文化交流》专栏作家。

引言

傅淑青已在《散文百家》《文学港》《工人日报》《文化月刊》等报刊发表散文、诗歌、报告文学等各类文学作品约五十万字,有作品收入《苍生录(第二辑)》《苍生录(第六辑)》《2013民生散文选本》《感恩十年》《浙江打工者散文十八家》《晨光熹微少年时》《缤纷人生梦》《金华文学志》等30多种选本,曾获鲲鹏文学奖等奖项20多次。创作经历被《工人日报》《浙江日报》《杭州日报》《金华日报》《宝安日报》《今日浦江》《文化交流》等十余家报刊关注报道。

访谈

总编:您的人生经历是什么?可以简要地叙述一下吗?

傅淑青:我出生于1993年10月,在2012年之前,我一直生活在浙江浦江一个叫做白马的小镇上。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,我和农村的所有孩子一样,几乎是被父母放养长大的。2008年因家庭变故,初中毕业以后的我便没再继续学业,在老家的一家小缝纫机厂里度过了整整四年。虽离开了校园,但一直不曾断过对知识的渴求。后来,我以自考和成教等多种方式,相继拿到了高中、大专和本科的文凭。凭着文字上的一些优势,2013年以后我就离开了我生活了二十年的小镇,在杭州一家文化公司担任记者和编辑一职,一直到现在。

总编: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文学创作的?

傅淑青:开始写老师布置以外的文章,是在2007年开始的,那时我还是一名初三学生。我和我的女同桌用四块钱在县城一人买了一个笔记本,在课余写了大量的诗歌、随笔、小说,写好后两人交换着看,相互给出修改的意见。后来我们的笔记本在班里流传开来,之后有好几个女生也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当中。渐渐的,就萌发了想当作家的念头。


10-1Q00H1262H17.jpg


总编:是一个怎样的契机,让你走上这条创作之路?

傅淑青:其实也没有契机,只是15、6岁的年纪,多少有些多愁善感,只是想用笔记录一些不能对人说的小心思而已。

总编:您第一次投稿是什么时候?

傅淑青:我第一次投稿是在2009年。那时候没钱买电脑,也不知道那时候投稿可以用邮箱。小镇上能买到的只有《读者》《知音》此类的杂志,我也不知道该把稿件投往何处。我只记得每天晚上我都在稿纸上写,写好初稿后再庄重地把稿件重新誊写一遍,装进信封、贴上邮票,扔进从小镇邮局的邮筒。每天傍晚,我都装作若无其事地倚在门前,期待邮差能送来好消息。这份热切的期盼,我等了整整两年时间。

总编:处女作发表是什么时候?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当时的心情吗?

傅淑青:处女作发表是在2011年,发表的文章是《多情江南》,那份刊物是武汉的半文摘半原创的《感动人生》。我至今都能清晰地记得我拿到样刊时的心情。当时装着样刊的包裹寄到我手上时已略微有些破损,我屏住了呼吸,好像全世界的时光都已冻结。我在目录上紧张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和文章,我的文字终于变成了铅字,兴奋、激动、百感交集,想哭,真的想哭!这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盼望和期待啊!

总编:您的主要创作体裁是什么?

傅淑青:散文是主业,报告文学是副业,偶尔写点诗歌。

总编:看你的文章,有许多都是和家乡风物有关的?

傅淑青:的确,我的家乡在浙江浦江县,虽然是一个小邑,但历史文化深厚,历来有“文化之邦、书画之乡”的美誉。对于离开故乡的我来说,对这方邮票大的地方实在爱得深沉,所以把许多家乡的风物都写进了文章。我写过家乡的凤凰山,写过一个叫做嵩溪的古村落,写过极具特色的万年上山文化发掘过程,写过明朝时期荷商用来堆枪支弹药的土库,写过“一门尚义,九世同居”的江南第一家等等,甚至于家门口那条清浅的柳溪水都成了我描写的对象。

这类描写家乡风物的文章,我大多以文字加高清配图的形式,发表到了文化部主办的《文化月刊》杂志,省内唯一一份中英译、发行一百五十多个国家的《文化交流》杂志,以及大型深度旅游杂志《远方的家》上等等,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我的故乡——浦江。未来,我还将继续故乡风物的系列创作。

总编:在文学无用论的当下,您觉得文学有什么用?

傅淑青:加缪说,文学不能使我们活得更好,但能使我们活得更多。确实,绝大多数作者、写手、文学爱好者都很难靠文学创作养活自己,正如你所说,有些人会问,既然如此,为何还要写作?文学到底有什么用?浅看,文学是没什么用,但细看,文学可以给人带来精神信仰,好的文学作品确实可以救赎一个人的灵魂,这比什么都有用。

总编:你认为文学创作中什么是最重要的?

傅淑青:我觉得有以下几个要素组成:一是语言要美,二是思想要厚重,三是要融入真实情感。

站长风采

  • 结论

   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,傅淑青是个相貌并不出众、个头不高的文雅女子。然而,稍微对她有点了解的人,都会发现在她的身上却充满了对文学追求的执着精神。她不甘落后,勤奋创作,年纪轻轻就取得了令人诧异的成绩。当然,这一切都是她辛勤努力的结果。最后衷心地祝愿她在文学的道路上不忘初心,越走越辉煌!